美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启示
By www.carbonfiber.com.cn
这几年,美国通过多种措施,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与网络技术、生物技术、航天航空及海洋等新兴产业,抢占国际金融危机催生下的世界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制高点,努力实现宏观经济的战略转型。
主要趋势
(一)催生全新的能源产业
发展新兴产业,奥巴马政府首选新能源产业,主张依靠科学技术开辟能源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其“能源新政”要通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一方面确保美国的能源安全,实现美国“能源独立”;另一方面,通过发展新能源产业实现美国产业结构的战略转型,为长期的经济增长和繁荣打下坚实基础。新能源革命将成为美国整个工业体系中新的标志性能源转换的驱动力:到2012年美国电力总量的10%将来自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2025年要达到25%;到2020年汽车燃油经济标准从现在的每加仑汽油行驶27.5英里提高到35英里;18年内要把能源经济标准提高1倍,在2030年之前将石油消费降低35%,化石燃料在美国能源供应中的比例将下降到79%;进口石油依存度将从2007年的58%下降到41%,天然气进口依存度从16%下降到14%。
(二)信息网络产业领跑全球
美国的创新议程提出,要继续支持信息技术基础和应用研究,利用量子计算和纳米电子技术等全新的手段显著提高计算机通信能力。重点是发展下一代宽带网络,以适应21世纪商业与通信的需要;普及宽带网络使用,优先使学校、图书馆、医院和家庭广泛接入宽带网络,确保所有公民能够有效利用这个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并削弱网络提供商的垄断以鼓励创新。
(三)重振制造业,向实体经济回归
重振“美国制造”是美国会两党相对能形成共识的为数不多的领域之一。2009年年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再工业化”。美国“再工业化”并不是恢复原有传统制造业,而是在新的技术平台上,实现新兴产业发展。为了保障“再工业化”战略的顺利实施,美国政府推出了《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等政策和措施,投入规模达170亿美元左右,鼓励科技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以“确保21世纪仍然是美国的世纪”。
(四)发展生物医疗产业
美国高度重视生命科学的研发,在联邦政府的研发预算中,投入生命科学研发的经费达到民用研发总投入的50%。为推动健康信息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政府拨款190亿美元用于卫生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同时,在健康研究方面的投入也扩大到100亿美元。这些措施,都将推动技术创新和医保系统的现代化步伐,确保其在这一新兴产业的领先地位。
(五)巩固航天和海洋“王者”地位
在航空航天领域要实施新的太空探索计划,研制新一代载人飞船“猎户座”探索飞行器;鼓励各类私人公司建造和发射多种航天器;进一步开展月球、火星和其他星球深空探索;研发即插即用“积木卫星”;实施太空武器计划;尽快完成国际空间站建设,并使其使用年限扩展到2016年;切实推动远近地轨道的太空探索,力争在2020年实现重返月球,在本世纪30年代中期实现人类往返火星轨道的目标。在海洋产业领域奥巴马政府提出要大力提高美国海洋产业的国际地位,采用全面、综合和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制定新的有效的海洋空间规划框架,寻求海洋可再生能源领域等取得更多突破。
美国创新战略图:推动可持续增长
资料来源:美国总统执行办公室、国家经济委员会和科技政策办公室,《A Strategy for American Innovation:Drivinfl; Towards Sus-tainable Growth and Quality Jobs》,2009年9月。《高质量就业》的金字塔结构
Figure 1. Innovation Funding in the Recovery Act
几点启示
(一)把握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方向
综观美国以新能源为首选、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同时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与网络技术、生物技术、航空及海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且其新兴产业发展和创新活动也已由过去的一种单纯企业化行为,发展成一种政府推动和引导的市场化、社会化行为,我国在新兴产业兴起并成长为主导产业的过程中,要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就必须从自身产业基础和创新体系建设状况出发,一方面,在方向上,务必瞄准国际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发展方向。要顺应新科技革命和低碳、绿色经济发展趋势;攻克信息网络产业的关键技术,发掘其对其他新兴产业的渗透作用;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链;从国家战略高度,开发和利用好空间海洋资源等。另一方面,在策略上,要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和自身建设,推动公共部门创新和支持社会创新,加强和提升产业规划水平,强化科技投入与创新,坚持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发展模式,在“战略”、“新兴”产业上取得突破,实现后来者居上。同时,要关注国际经济结构变化赋予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内涵:结构调整的最关键之处在于突破价值链中研发、设计、标准、营销网络、供应链管理等核心环节。
(二)构建创新要素,突出人才教育
奥巴马政府十分重视创新要素的构建,特别强调科技和创新是解决美国面临的诸多紧迫问题的关键,并努力提高全民文化教育水平,大胆启用专业人才出任重要部门领导。在《美国创新战略:推动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中强调要加强国家创新基础架构建设,构建美国创新的基本要素,包括加大研发投资力度和转化创新成果所需的人力、物质和技术资本。《美国创新战略:确保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繁荣》进一步指出,美国未来经济增长与国际竞争力取决于美国的创新能力。为了赢得未来竞争,必须在创新、教育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占据世界领先地位。该报告详细阐述了“对美国创新的基本要素投资”、“以市场为基础的创新”和“推动国家重点项目的突破”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美国的教育体系十分健全,较高的教育水平和突出的人才优势是保证美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原因。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美国更加注重提高全民文化教育水平。为培养具有21世纪知识和技能的下一代,并创造世界级的劳动力,奥巴马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改革公立学校,以提供全面和有竞争力的教育;努力恢复美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居世界第一的地位;改进美国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在社区学院计划中发展新的职业途径;为高中毕业生设计世界一流的网上课程。
(三)加大基础科学研发与投入
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泉,是保持国家长远竞争力的关键,而前沿研究对于把握科学发展趋势、掌握未来科学竞争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美国之所以在近百年中一直保持世界超级科技强国的地位,与其重视前沿研究的部署有很大关系。为恢复美国基础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奥巴马政府计划对基础研究的资助在未来10年间翻一番,研发投资要占到GDP的3%,成倍地增加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能源部科学办公室等3家国家主要科研机构的经费,研发税收减免要永久化。
(四)强化对新兴产业市场的培育
发达的市场是新兴产业得以成长与发展的关键环节。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市场培育,如在技术采购中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特殊重要作用,成功地“创造新的第一用户”,带动私人企业、用户生产和消费,产生极富成效的“需求拉力”,为技术成果实现产业转化提供支撑与保障。总体上,他们在利用有形资本投资方面,通常是间接的,一般并不直接参与或干涉某产业的投资,而主要是通过制定和修订一些政策法规、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在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的投资方面,则采取更为直接的方式影响投资。
作者:沈坤荣 杨士年
分别系南大博导和经济学硕士
这几年,美国通过多种措施,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与网络技术、生物技术、航天航空及海洋等新兴产业,抢占国际金融危机催生下的世界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制高点,努力实现宏观经济的战略转型。
主要趋势
(一)催生全新的能源产业
发展新兴产业,奥巴马政府首选新能源产业,主张依靠科学技术开辟能源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其“能源新政”要通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一方面确保美国的能源安全,实现美国“能源独立”;另一方面,通过发展新能源产业实现美国产业结构的战略转型,为长期的经济增长和繁荣打下坚实基础。新能源革命将成为美国整个工业体系中新的标志性能源转换的驱动力:到2012年美国电力总量的10%将来自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2025年要达到25%;到2020年汽车燃油经济标准从现在的每加仑汽油行驶27.5英里提高到35英里;18年内要把能源经济标准提高1倍,在2030年之前将石油消费降低35%,化石燃料在美国能源供应中的比例将下降到79%;进口石油依存度将从2007年的58%下降到41%,天然气进口依存度从16%下降到14%。
(二)信息网络产业领跑全球
美国的创新议程提出,要继续支持信息技术基础和应用研究,利用量子计算和纳米电子技术等全新的手段显著提高计算机通信能力。重点是发展下一代宽带网络,以适应21世纪商业与通信的需要;普及宽带网络使用,优先使学校、图书馆、医院和家庭广泛接入宽带网络,确保所有公民能够有效利用这个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并削弱网络提供商的垄断以鼓励创新。
(三)重振制造业,向实体经济回归
重振“美国制造”是美国会两党相对能形成共识的为数不多的领域之一。2009年年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再工业化”。美国“再工业化”并不是恢复原有传统制造业,而是在新的技术平台上,实现新兴产业发展。为了保障“再工业化”战略的顺利实施,美国政府推出了《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等政策和措施,投入规模达170亿美元左右,鼓励科技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以“确保21世纪仍然是美国的世纪”。
(四)发展生物医疗产业
美国高度重视生命科学的研发,在联邦政府的研发预算中,投入生命科学研发的经费达到民用研发总投入的50%。为推动健康信息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政府拨款190亿美元用于卫生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同时,在健康研究方面的投入也扩大到100亿美元。这些措施,都将推动技术创新和医保系统的现代化步伐,确保其在这一新兴产业的领先地位。
(五)巩固航天和海洋“王者”地位
在航空航天领域要实施新的太空探索计划,研制新一代载人飞船“猎户座”探索飞行器;鼓励各类私人公司建造和发射多种航天器;进一步开展月球、火星和其他星球深空探索;研发即插即用“积木卫星”;实施太空武器计划;尽快完成国际空间站建设,并使其使用年限扩展到2016年;切实推动远近地轨道的太空探索,力争在2020年实现重返月球,在本世纪30年代中期实现人类往返火星轨道的目标。在海洋产业领域奥巴马政府提出要大力提高美国海洋产业的国际地位,采用全面、综合和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制定新的有效的海洋空间规划框架,寻求海洋可再生能源领域等取得更多突破。
美国创新战略图:推动可持续增长
资料来源:美国总统执行办公室、国家经济委员会和科技政策办公室,《A Strategy for American Innovation:Drivinfl; Towards Sus-tainable Growth and Quality Jobs》,2009年9月。《高质量就业》的金字塔结构
Figure 1. Innovation Funding in the Recovery Act
几点启示
(一)把握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方向
综观美国以新能源为首选、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同时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与网络技术、生物技术、航空及海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且其新兴产业发展和创新活动也已由过去的一种单纯企业化行为,发展成一种政府推动和引导的市场化、社会化行为,我国在新兴产业兴起并成长为主导产业的过程中,要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就必须从自身产业基础和创新体系建设状况出发,一方面,在方向上,务必瞄准国际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发展方向。要顺应新科技革命和低碳、绿色经济发展趋势;攻克信息网络产业的关键技术,发掘其对其他新兴产业的渗透作用;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链;从国家战略高度,开发和利用好空间海洋资源等。另一方面,在策略上,要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和自身建设,推动公共部门创新和支持社会创新,加强和提升产业规划水平,强化科技投入与创新,坚持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发展模式,在“战略”、“新兴”产业上取得突破,实现后来者居上。同时,要关注国际经济结构变化赋予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内涵:结构调整的最关键之处在于突破价值链中研发、设计、标准、营销网络、供应链管理等核心环节。
(二)构建创新要素,突出人才教育
奥巴马政府十分重视创新要素的构建,特别强调科技和创新是解决美国面临的诸多紧迫问题的关键,并努力提高全民文化教育水平,大胆启用专业人才出任重要部门领导。在《美国创新战略:推动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中强调要加强国家创新基础架构建设,构建美国创新的基本要素,包括加大研发投资力度和转化创新成果所需的人力、物质和技术资本。《美国创新战略:确保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繁荣》进一步指出,美国未来经济增长与国际竞争力取决于美国的创新能力。为了赢得未来竞争,必须在创新、教育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占据世界领先地位。该报告详细阐述了“对美国创新的基本要素投资”、“以市场为基础的创新”和“推动国家重点项目的突破”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美国的教育体系十分健全,较高的教育水平和突出的人才优势是保证美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原因。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美国更加注重提高全民文化教育水平。为培养具有21世纪知识和技能的下一代,并创造世界级的劳动力,奥巴马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改革公立学校,以提供全面和有竞争力的教育;努力恢复美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居世界第一的地位;改进美国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在社区学院计划中发展新的职业途径;为高中毕业生设计世界一流的网上课程。
(三)加大基础科学研发与投入
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泉,是保持国家长远竞争力的关键,而前沿研究对于把握科学发展趋势、掌握未来科学竞争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美国之所以在近百年中一直保持世界超级科技强国的地位,与其重视前沿研究的部署有很大关系。为恢复美国基础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奥巴马政府计划对基础研究的资助在未来10年间翻一番,研发投资要占到GDP的3%,成倍地增加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能源部科学办公室等3家国家主要科研机构的经费,研发税收减免要永久化。
(四)强化对新兴产业市场的培育
发达的市场是新兴产业得以成长与发展的关键环节。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市场培育,如在技术采购中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特殊重要作用,成功地“创造新的第一用户”,带动私人企业、用户生产和消费,产生极富成效的“需求拉力”,为技术成果实现产业转化提供支撑与保障。总体上,他们在利用有形资本投资方面,通常是间接的,一般并不直接参与或干涉某产业的投资,而主要是通过制定和修订一些政策法规、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在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的投资方面,则采取更为直接的方式影响投资。
作者:沈坤荣 杨士年
分别系南大博导和经济学硕士